新闻动态
NEWS
绿色建筑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16-08-15 11:30 点击数: 我要分享你是否想过某一天出门不能使用汽车、冬天不能取暖、工厂的机器停止运转……
原因是: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日趋枯竭。
眼前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开源”,积极发展使用成本相对较高的生物能、地热、风能、太阳能等;二是“节流”。
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平方米,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建筑在全寿命周期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水资源的42%,建筑的能耗仅次于工业,排名所有行业第二位。在这种背景下,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
在过去的18年里,我市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人居环境为宗旨,推动节能建筑向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绿色建筑转变,目前已形成年节能近450万吨标煤、减排当量二氧化碳1000万吨的能力。
“海绵城市” 让筒靴永久“下岗”。建筑节能 年碳排量减排1000万吨,折射出的是我市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节能、以建筑节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逻辑”。
例如,和煤炭发电供能给传统空调比较,江北嘴CBD的“水空调”(学名为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7126吨,节约用水10万立方米。
又如,重庆百货沙坪商场在进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后,一年可节电219万千瓦时,节约能源费用近181万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节能改造后,近半年已节电101万千瓦时,节约能源费用近83万元;重庆CBD总部经济区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建成后,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656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9吨,减少粉尘排放1024吨……
市城乡建委相关人士介绍,直辖18年来,我市每年新增城镇建筑面积约500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已达59.3%,比直辖前上升28.3个百分点。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也面临建筑能源资源消耗高的压力。
据统计,建筑在全寿命周期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水资源的42%、原材料的50%,在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水污染、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比重均在50%左右。
“建筑行业的能耗已由原来位居工业、交通行业之后的第三位反超交通位居第二位。”市城乡建委主任程志毅认为,推行节能建筑十分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我市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人居环境为宗旨,大力推动节能建筑向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绿色建筑转变。
截至去年底,我市建设领域每年可在生产使用环节形成节能近450万吨标煤、减排当量二氧化碳1000万吨的能力。由此,我市连续7年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项督查中得到表扬,为重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大“秘籍” 成就重庆累累硕果
什么样的举措足以推动我市在建筑节能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该项工作的领衔部门,市城乡建委给出的第一条“秘籍”是完善的保障体系。
早在2008年,我市就出台了我国第二部省级建筑节能专门的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建立了全国最为严格的建筑节能闭合监管体系,让建筑节能有法可依。
同时,我市还编制发布了60项建筑节能地方标准和图集,形成了设计标准、施工验收规程、标准设计齐全配套的技术法规体系;组织实施了3个重大科技专项和50余个科技创新项目,取得了一系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1项;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现有建筑节能企业600余家,形成了年产值近120亿元的产业集群。
“秘籍”之二是推进新建建筑转型发展。在我市,新建建筑节能从设计、施工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已经形成一个闭合的监管体系。2013年末,我市开始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推行公共建筑执行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目前全市已有约1500万平方米的建筑按照国家要求强制执行了绿色建筑标准。
“秘籍”之三是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民生工程。目前,我市对350栋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共实施近100个共计450余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在全国率先超额完成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示范任务;推动近500万平方米具备条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同步更换节能门窗和采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措施;共推动实施6所节约型校园建设,其中5所通过验收。
“秘籍”之四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得力于在水源热泵技术上的资源优势,我市在全国率先集中连片地推动可再生能源区域规模化应用,先后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示范项目建设,目前开工建设了700余万平方米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已形成330余万平方米建筑供冷、供热能力。
在工程示范的基础上,我市发布了7个标准、图集,建立起涵盖地表水水源热泵技术评估、设计、验收、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在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全面的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程志毅说,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节能,以建筑节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庆的实践证明这个逻辑是行得通、走得远的。